马边:一个重点帮扶村的“增收记”-威尼斯2299

威尼斯2299
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马边:一个重点帮扶村的“增收记”

时间: 2023-05-10 09:50:56  来源:四川日报

光荣村集中安置区。 受访者供图

光荣村村民正在蔬菜基地移栽菜苗。 受访者供图

蹲点

乐山市马边县荣丁镇光荣村是一个彝汉杂居村,彝族群众占比70%,因地处偏远、发展基础薄弱,2014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2021年又被列入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但“小凉山”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在2022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80户350名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17147元,较2021年增长17.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三分之一。

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构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体系”更是今年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之一。

光荣村是如何实现脱贫群众收入稳中有增的?5月4日—5日,记者前往光荣村蹲点采访,寻找增收“密码”。

种菜失败后选择从头再来

引进龙头企业,请来技术人员指导,菜农终于赚钱了

走进光荣村村委会会议室,一张村子的乡村振兴规划图映入眼帘:蔬菜、佛手柑、黄茶、白竹……产业发展情况清晰明了。

其中,蔬菜是光荣村的“头号”产业。5月4日,村党支部书记李易坤和驻村第一书记祝伟正在蔬菜大棚里组织黄瓜采摘。当天,1万多斤黄瓜将被运到峨眉山市的批发市场,根据品相定价4角到1元。“隔两天就可以摘一次,月底开始种番茄。通过种蔬菜,一亩地一年收益近万元没问题。”李易坤说。

但在两年前,李易坤自己都不相信种蔬菜能赚钱。2019年,光荣村争取了8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蔬菜产业。村集体建起80亩高山蔬菜基地,但第二年蔬菜刚上市就“吃了瘪”。

“卖不脱。”李易坤说,当时种了几十个品种的蔬菜,但由于缺技术,产量不高、品相差,凌晨两三点到县里批发不掉,又到乡镇菜市场卖,跑断了腿也没见什么收益。到2021年,蔬菜基地产值才10多万元,扣除各项人工费用后是亏损的。

“种亏了,土地租金都给不起,碰到老百姓头都抬不起来。”面对村民的质疑,李易坤准备辞去村支书。

2021年6月,乐山市委组织部派来的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总结经验教训,一致认为马边本地蔬菜种植少,种植高山蔬菜这个发展方向没有错,失败原因是缺技术和销路。

就在当年,光荣村引进峨眉山市龙池镇蔬菜种植龙头企业,成立荣时鲜农业专业合作社,高薪聘请技术人员驻守基地,从育苗、播种、施肥、采收等多个环节把关,同时企业包销售。

吃了亏钱的苦,村里先试点种了10多亩三月瓜。1个多月后,错峰上市的三月瓜售价达到2.5元1斤,每亩纯收入6000元。

挣到“第一桶金”后,当地干部发动村民种植,但大家的积极性还是不高。“那时候舅舅都不相信我。”李易坤笑着说,舅舅陈虎林家3亩地紧挨着蔬菜基地,怎么劝说他都宁愿种玉米。

脱贫户徐春林是首批种植的7户农户之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徐春林报名种植2亩地。“但当天晚上,老徐就有点打退堂鼓,给我说只想种1亩。”祝伟说,经过再三保证销路没问题,徐春林才又流转了3亩地,加上自己的2亩地,加入了荣时鲜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徐春林种上了莲花白,当年就实现产值3万余元,去年继续流转土地,共种植了10亩蔬菜。

看着基地和邻居种菜都赚了钱,去年陈虎林花2万多元给3亩地架起大棚,也跟着村集体种上了蔬菜。“一季莲花白就卖了1.7万多元,是比种玉米赚钱。”陈虎林笑着对记者说。

如今,光荣村村集体种植了200余亩蔬菜,常年约有50人稳定务工,示范带动全村60余户参与蔬菜种植100余亩,亩均增收8000元以上。“村民既有经营性收入,还有工资性收入。”祝伟说,村集体每年出60余万元用于支付农户在基地务工的报酬,以工代学,正努力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益。

易地搬迁后有人打工有人创业

150余人搬下山,外出就业、盘活迁出地资源是重要增收方式

光荣村村委会背后,就是光荣村的易地搬迁安置区。2016年,37户150余名脱贫群众从偏远高山搬迁至这里。如何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是光荣村面临的另一考题。

安置区内,大部分家门紧闭。“很多都外出打工了。”村党支部副书记赫勒石批介绍,光荣村600多个劳动力,一半左右在家务农,一半外出务工。安置区内大部分住的彝族群众,老家土地远了,增收主要靠外出务工。

脱贫户严者转波家开着门。2个月前,他从广西回家照顾生病的妻子。

以前,严者转波一家4口住在5组高山上,主要种玉米、黄豆。搬下来后,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严者转波外出当起隧道工,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后也跟着干,学塔吊。“隧道工每个月工资6000元以上,塔吊工资收入还要高点,一年可以收入10多万元。”严者转波介绍,因为要照顾妻子,自己一年外出工作半年左右,儿子工作10个月左右,每年还可以拿到1000元的奖励。

“对每年稳定外出就业3个月以上的脱贫户,会有500—2000元的奖励。”祝伟介绍,安置区已鼓励和引导50余人外出务工。

对于搬迁群众来说,外出就业是增收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盘活迁出地资源,也是增收方式之一。

从3组搬迁下来的脱贫户吉黑六根住在严者转波家背后。5月5日白天,吉黑六根一直不在家,直到晚上7点才回来。“老家高山养了十几只羊、16头牛、40多头跑山猪,每天都要回去照料。”吉黑六根说。如果算账,吉黑六根的这部分“资产”已达60余万元。

“刚开始也走了很多弯路。”2014年,吉黑六根准备在家发展养殖业,但缺资金、缺技术,养猪失败了。后来,村里送给吉黑六根8只羊,由荣丁镇畜牧站免费提供一对一指导。渐渐地,吉黑六根逐步养到了80多只羊,又开始养殖跑山猪。现在每年出栏一批羊和跑山猪,稳定收入10多万元。

2019年,吉黑六根又跟着李易坤学习养牛。“一头牛都没卖,想多养一段时间,把数量先涨起来。”吉黑六根说,现在自己还想贷款,继续把牛产业做大。

在安置区,像吉黑六根这样在老家发展养殖业的脱贫户还有10户。“村里正在规划建设集中养殖点。”祝伟介绍,另外,每年村里组织两次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劳动能力的鼓励外出务工,对留在家里的则指导发展养殖业等,目前全村还有53个公益性岗位,让弱半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特写

监测户的收入账本

“卖猪儿 16040 元,薅苗苗13000元,砍荒16000元,打笋子13100元,摘黄茶1800元,打零工2000元……”5月5日,在光荣村唯一的监测户马黑斌儿家,记者看到了他的收入账本——黑皮笔记本的中间一页,几个字符简单地记录着今年以来的每一笔收入。

以前,没上过学的马黑斌儿并没有记账的习惯。记账,是从养猪开始的。

44岁的马黑斌儿身材高大,但因左眼有残疾,只能干体力活。原本,马黑斌儿在外干隧道工,每个月有6000元以上的稳定收入,妻子就在家照顾5个小孩。2020年底,马黑斌儿突发车祸,家庭收入一下没了着落,“当时看病都要借钱。”

2021年,马黑斌儿被确定为监测户:全家纳入低保,送两头母猪给他家作为长效产业,还帮他申请了一次性救济金5000元用于修猪圈,并鼓励其妻子在村集体基地务工。

2022年,马黑斌儿的妻子还成为村里的保洁员,每个月多了400元的收入。马边县乡村振兴局局长代玺艳介绍,过渡期以来,马边县针对监测户中的弱半劳动力,利用防止致贫返贫基金,开发保洁保绿、护路护水等188个公益性岗位。

在家养伤期间,马黑斌儿则主要以养猪作为收入来源。去年以来,猪价持续低位,马黑斌儿开始记账。“算下刨去饲料成本,究竟养猪赚钱没有。”去年,马黑斌儿卖了10头肥猪,一算下来,赚了一万多元。

今年马黑斌儿身体逐渐恢复。养猪的同时,马黑斌儿带着妻子外出打笋、干零工,光荣村和驻村工作队则帮他联系了沐川的砍荒工作,目前工资收入就有4万多元,马黑斌儿账本上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收入上来了,去年马黑斌儿在镇上买了套沙发摆在客厅,还花3200元买了一台铡草机,不再手动给猪铡草,“要享受也要发展嘛。”马黑斌儿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燕巧


县域金融
肩挑大行使命 助力区域发展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向“新”而行[详细]
· 
· 
· 
· 
· 
· 
· 
· 
县域企业
孙付:“六边形战士”保卫阿坝州“州庆”可靠供电[详细]
健康四川
iso主席调研四川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详细]
工会先锋
盐边县总工会:为民所急 助农增收促共富[详细]
7411威尼斯的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威尼斯2299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