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之蒲江路径及成功实践-威尼斯2299

威尼斯2299
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之蒲江路径及成功实践

时间:2018-09-18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布: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

时间:2018年9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表述,也是蒲江县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精神的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之蒲江路径及成功实践。

近年来,蒲江县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高质量发展”为标准,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四川唯一、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新起点,坚持“绿色蒲江·生态典范”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本底,着力在“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上做文章,积极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了“森林公园、都市农园、生态工业园、颐养田园、和谐家园”等功能的“五园蒲江”,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蒲江路径”。为此,蒲江先后荣获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等众多荣誉称号。

蒲江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是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蒲江县绿色资源为本底,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之路,探索出一条充分契合蒲江县县情的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蒲江路径”,形成了“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综合实践和蒲江样板,为全省的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贡献出了“蒲江力量”。

一、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五园蒲江”初显端倪

蒲江县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高质量发展为标准,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蒲江·绿色蒲江”的发展定位,历经全县人民的努力,探索出成功的“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蒲江实践,形成了“森林公园、都市农园、生态工业园、颐养田园、和谐家园”五张名片,具有“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五大功能的 “五园蒲江”。

一是“森林公园”凸显蒲江县的生态本底。蒲江县森林覆盖率达53.6%,位居全省排名第一,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1.9%,可进入性高,易于游玩;“三山”夹“两水” 的地貌格局,形成风景秀丽、公园般的自然生态景观,给人以宁静悠然的生活氛围;畅达的交通、大都市近郊的区位优势,成为成都市及本地居民闲暇之时寄寓“山、水、林、田、湖”、交友待客的生态客厅。综上所述,蒲江县是成都市人民的宜居、宜养“森林公园”,是成都市全域建设美丽宜居公园的新探索。

二是“都市农园”凸显蒲江县的绿色农业。蒲江县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形成茶叶、柑橘、猕猴桃三大特色产业,打造北部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西部绿色有机绿茶产业园两大园区,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87亿元),满足大都市人品质生活所需求的生态有机农产品。综上所述,蒲江县是成都市人民的“都市农园”和蒲江人民的宜业“都市农园”。

三是“生态工业园”凸显蒲江县的生态工业。蒲江县坚持工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规划融合、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发展,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中德国别合作园区建设,聚焦装备制造、健康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其中,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是中国西部唯一的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设立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园区有企业162家,其中有世界500强德国博世集团及其配套企业12家,初步形成德资德标企业聚集发展态势。2018年,新签约德国djm智能康复医疗器械等工业项目34个,总投资129.88亿元。蒲江县可谓四川的宜产、宜业“生态工业园”。

四是“颐养田园”凸显蒲江县的融合发展。蒲江县历有“秀甲蜀西”之誉,“三山”夹“两水” 的地貌格局,境内有山有水,但山不高、水不险,可进入性强,是游山玩水、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离“尘”不离城,享有“绿色蒲江,天然氧吧”之美誉;与成都大都市相比,川西平原民风民俗特色性强、田园风光秀美、生态有机农产品丰富、消费水平不高、房价适中,是适合宜居宜养之地。综上所述,蒲江是成都市人民的宜养、宜游的“颐养田园”。

五是“和谐家园”凸显蒲江县的幸福指数。蒲江县借助优良的生态,紧抓中德国别合作园区,打造成都(中德)优质职教平台,助民就学就业,是宜学理想之地;蒲江县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6:1,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收入和谐程度高;蒲江县全域幸福美丽新村统筹规划建设获得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肯定并在全国宣传推广;蒲江县建立完善的“三级九类”公共服务配套体系,缩小城乡人居品质差距,乡村成为一种较优的生活方式;蒲江县深入推进“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和谐的乡风文明得到彰显。综上所述,蒲江是蒲江县人民的宜学、宜居的“和谐家园”。

二、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主要抓手与强力举措

蒲江县立足其资源禀赋,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三个必须”基础性地位总把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的“三个不能”发展规律;以“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三个坚定不移”发展取向;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任务”;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和中国特色减贫”的“七条路径”;着力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五大振兴”;强力实施“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三大举措,形成以“绿色资源为本底,特色产业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的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蒲江路径和实践。

(一)绿色发展:以绿色资源为本底

蒲江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动摇,严守发展底线和生态红线,继续巩固和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编制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围绕“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绿色生态环境的治理、绿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推进”三大方面,保护好、维护好和建设好“绿水水青山”,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绘就蒲江“绿色发展版图”。

一是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营造蒲江县绿色发展的大环境。蒲江县以生态立县为目标,秉承“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按照绿色发展思路,坚持保护优先,以系统工程的思维抓好生态建设,守护全域生态本底,形成“一山、两网、四环、多景”的全域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并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进行分类保护,通过山地、水系和农田整理、自然生态修复,将城镇乡村营造成一个自我循环、自然健康的生命共同体。2017年底,蒲江县森林覆盖率达52.6%,荣获“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县”称号,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二是全域绿色生态环境的治理,提升蒲江县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蒲江县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创新建立饮用水源“一组四队”和跨市域联动长效管控机制,实施主要河流水质分段监测、自动监测工程和企业、居民水污染的减排等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强化扬尘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动科技治霾,动态管控空气质量;在全国率先实施耕地保护与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全国首支规模达2.5亿元的土壤改良基金,投入15亿元对25万亩耕地实施土壤改良,建成40个土壤环境监测基站,搭建了土壤大数据平台,实现土壤环境质量实时监控;全域实施网格化环境监管,开展企业 “双随机”执法抽查,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对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引进项目征求环保意见率达100%;创新建立废弃果袋定点存放、定期转运、定向收购“三定”模式和果树枝条“集中存放、就地粉碎、定点生产”方式,获批全国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县。

三是绿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推进,构建城市生活的绿道生态体系。蒲江县在绿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推进上,秉承“小城大景,生态宜居梦想地;诗意蒲江,最美生态公园城”的愿景,规划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在现有重点建设“两个十字”的快速路网骨架以及中心辐射的全域主干路网体系基础上,结合现状道路,全域构筑乡村振兴景观环,带动城乡绿色发展;绿道系统规划上,重点依托临溪河滨河绿带,融入成都市提出的“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天府绿道体系,通过全域城乡景观环以及明月村景观环、西来镇旅游环、樱桃山景观环等景区小环,丰富全域绿道体系;2017年底,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1.9%。

(二)特色发展:以特色产业为支撑

以绿色资源为本底,围绕成都做强“主干”支撑,蒲江县形成以“生态有机特色农业(都市农业)、低碳环保的生态工业(现代工业)和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构建蒲江县绿色循环经济系统,推动蒲江县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

1、生态有机特色农业

蒲江县发展生态有机现代农业的核心举措是:推行“三业并举” 、“三品提升”、“三化促动”和“三产融合”的“四个三”工程,形成了发展蒲江县生态有机特色农业的“组合拳”,全面促进蒲江县农业产业振兴。

一是以自身优势资源为基础,蒲江县确立了 “三业并举”的特色农产业。蒲江县按照“重市场、精需求、调结构、增效益”基本思路,立足自身区位、地形、地貌、海拔、土壤、日照、温差等资源禀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多年努力,蒲江县基本完成农业产业布局,形成了茶叶、柑橘、猕猴桃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三大特色产业,最终形成三大产区,即:以成佳、甘溪等乡镇为重点的有机茶产业区,以临溪河流域沿岸的复兴、大塘、大兴为重点的有机猕猴桃产业区,以长秋山和大小五面山的鹤山、朝阳湖、长秋等乡镇为重点的有机柑橘产业区。

二是以美好生活高品质需求为导向,蒲江县着力农产品高质效 “三品提升”。蒲江县农产品高质效发展的“三品提升”内涵是品种提升、品质提升、品牌提升三个方面。主要举措是:通过新品种选育、储备、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级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等提升品种;通过创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健全“四位一体”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深化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建立公共植保和绿色防控体系,积极扩大国际有机、绿色产品基地认证覆盖面等提升产品品质;通过推进质量强县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品牌 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强化“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蒲江米花糖”四大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国内行业节会等措施,不断提升蒲江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以竞争力提升为目标,蒲江县推进有机生态农业“三化促动”。蒲江县通过推进农业连片种植规模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产品营销市场化提升农业竞争力。主要举措是:通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以技术托管、授权种植、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形成龙头企业联结专合组织、专合组织带动农户、适度规模生产的长期共赢共享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目前茶叶、柑橘和猕猴桃规模化连片种植基地分别达15万亩、20万亩、10万亩;以国家行业标准为基础,配套完善地方、企业标准,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全域标准化进程;引导企业推进科技创新,与中国农大、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入开展“院县合作”,提升农产品品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组织推动、专业市场拉动,配套完善农产品分选包装、冷链物流等产地市场体系,出台鼓励政策,培育本土营销大户;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现代高效的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市场化运营。

四是以产业生态构建为抓手,蒲江县推进有机生态农业“三产融合”。蒲江县依托优质茶叶、柑橘、猕猴桃种植基地,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休闲旅游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主要是通过发展“第六产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投入品、农业机械等生产企业;横向拓展产业功能,实施全域景区化,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加快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成佳茶文化观光区、光明樱桃观光区,复兴猕猴桃观光区建设,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民”,建成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

2、低碳环保的生态工业

蒲江县发展低碳环保的生态工业的核心举措是:紧抓成都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机遇,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协同多方力量、遴选生态产业、引进清洁技术”等举措,促进低碳环保生态工业发展,推动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蒲江县加大力度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蒲江县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按照“统筹规划,多规协调,产城一体、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选择适合蒲江县的生态工业,并先后制订《蒲江县生态工业基地建设目标考评细则》、《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工作制度》、《蒲江县工业园区管委会2017年度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计划》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生态工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协同多方力量,蒲江县全力推动中德精工产业生态圈建设。蒲江县全面拓展与德国合作空间,借鉴德标绿色产业构建经验,打造“德风、德味、德韵”浓郁的中德园区,构建“德国品质、蒲江智造”产业发展平台,做强中德精工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国际生态精工新城和全球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与华夏幸福合作,按照“产城一体、绿色低碳”理念,以“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为载体,构建“一镇一园三中心”的功能格局,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建设现代化、绿色化、和谐化的国际生态精工新城,推动西部千亿级“五金小镇”建设。

三是遴选生态产业,蒲江县重点发展生态工业和推进工业生态化。蒲江县首先推动茶叶、柑橘、猕猴桃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绿色有机茶叶产业园两大园区,延伸生态农业价值链,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推动乡村振兴;其次,紧抓中德合作园区机遇,瞄准“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发展领域,结合园区发展基础、德国产业技术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生态友好的装备制造产业(智能五金、精密机械)和生物医药产业;第三,培育以中德(成都)中小企业合作区、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四是引进清洁技术,蒲江县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工业清洁化生产。蒲江县以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园建设为契机,与波恩市政府合作推出“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激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将“资源消耗—产品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物质单项流动,转变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反馈式流程;通过节水工程建设,优化企业蒸汽冷凝水回收网络,发展闭式回收系统;鼓励和支持企业外排废(污)水处理后回用,引导企业应用废水“零排放”技术;加快实施燃煤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和措施。

3、绿色、低碳循环产业

蒲江县全力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坚持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构建蒲江县三产联动发展的循环型生产体系,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一是推进农业种植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蒲江县确立了“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城建靓县”的发展战略,坚定了绿色发展思路、“绿色化 ”发展路径的信心和决心,完成耕地质量提升25万亩,推广绿色防控20万亩,土壤控肥减药覆盖面达50%;实施畜禽粪污还田沃土13万立方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0.2个百分点以上;开展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试点,秸秆、果袋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8%,获评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农业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等殊荣。

二是构建一二三产联动的循环经济产业。蒲江县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构建产业链,促进产业横向耦合,形成企业之间原料(产品)互供、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具体措施是:引入饲料加工、生物肥生产企业作为“补链”,构建食品饮料工业与生物医药之间横向耦合关系,构建以农产品加工为关键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由粮果蔬种植、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生物医药、饲料加工和旅游观光、生态休闲所组成的“农业基地—蒲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农工商复合型经济系统;构建“生猪—茶叶—茶叶精深加工—生物医药—饲料加工—生态观光”、“生猪—柑橘—柑橘精深加工—生物医药—饲料加工—生态观光”、“生猪—中药种植—生物医药—饲料加工—食用菌—有机肥厂”、“猕猴桃—猕猴桃深加工—生物医药—生态观光”、“生猪—雷竹—雷竹初加工—生态观光”、“畜禽—生物医药—饲料加工”等6条循环产业链,经生物医药加工,实现蒲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内的食品饮料加工过程中的茶渣、果渣、果籽、果皮等的资源化。

(三)融合发展:一二三次产业多元协同

蒲江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特色优势农产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毗邻国际大都市成都的区位优势,按照新发展理念,强调蒲江县现代农业及特色水果种植的产业基础优势,拓展产业生态圈,通过乡村文创基地、农业主体功能区、森林康养基地等项目的建设,推动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农旅融合、农文融合,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农工融合。2017年以来,蒲江县规划了以柑橘、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及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绿色有机绿茶产业园,着力推进“三业两园”建设。目前两大园区分别正在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二是农商融合。蒲江县开拓农村电商(京东“蒲江特产馆”、苏宁易购 “中华特色蒲江馆”)、商超直供、国际销售等营销渠道,打通农产品新品研发、种养、加工、物流、销售、营销推广全产业链;加快“互联网 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依托优势农业产业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三化”发展;制定电商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引进、培养电商专业人才,建设电商园区,引进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发展果品所需的气调库冷链物流,积极开展村镇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物流配送点,构建以蒲江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广大农村和新型社区为支点的三级服务网络;2016年蒲江县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7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主体达3449家,电子商务交易额73.98亿元,网络零售额达18.29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72亿元;先后被京东集团授予“京东农村电商推广示范区”、荣登阿里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农产品电商50强县”排行榜、荣获天猫“消费者最喜爱原产地”称号。通过电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三是农旅融合。蒲江县依托20万亩柑橘、15万亩茶叶、10万亩猕猴桃、2万亩樱桃、7000亩雷竹等生态农业本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通过栽花种草,植树造林,营造大地景观,积极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实现全域景观化;充分发挥樱桃节、采茶节、猕猴桃节、樱桃节、陶艺节、郁金香百合花节的公众影响力,促进一、三产业联动;成功打造农旅融合景区石象湖4a景区、成佳茶乡4a景区、樱桃山3a景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和特色镇3个(朝阳湖镇、成佳镇、光明乡)、市级旅游特色村12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明月国际陶艺村);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旅游强县”、“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等称号;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443.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

四是农文融合。近年来,蒲江县文创产业持续升温,明月文创产业园区新引进项目7个,呆住堂艺术酒店等8个项目建成投用,成为全市文创带动乡村振兴亮点;甘溪镇依托茶山、竹海、明月窑等特色资源禀赋,创新“农业 文创”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结合,邛窑旧址与文创项目联姻,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蒲江米花糖生产技艺、蒲草编织技艺、明月窑制作技艺、蒲江绿茶(雀舌)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嵌入现代文创产业,促进蜀风雅韵和优雅时尚交相辉映;推广柑橘认购认养、采摘体验等活动,拉动柑橘销售;蒲江文创旅游伴手礼的开发,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让游客留得住“蒲江记忆”,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三、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蒲江县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经验本质上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三大举措,通过利用绿水青山资源直接开发绿色产品和发展对绿水青山友好的绿色产业两大途径实现“金山银山”,从而推动蒲江县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以下几点值得推广和借鉴。

(一)蒲江的实践说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一是“绿水青山”是生态资产。“绿水青山”在蒲江象征“生态资源”,包括山、水、林、田、土、生物、旅游等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生境资源等。这些生态资源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市场品)的双重属性,是蒲江县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发展之本,工业生产之基,休闲旅游之源,因而绿水青山是生态资产。

二是“金山银山”可以实现。“金山银山”象征“财富或财产”,有经济(社会)价值和保值增值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内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实际上揭示的是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可以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

三是“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质上是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原生态”的高品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只有守住“绿色青山”,并以此为“资本”“资产”,深度挖掘自然、生态产业,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就能够让产业兴旺起来,实现环境资源的高质效利用,让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另一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强产业品质,从而实现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

(二)绿色发展的首要前提:保护和发展好“绿水青山”

就蒲江县的经验来看,主要是围绕“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绿色生态环境的治理、绿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推进”三大方面,本质是保护绿色生态资源、奠定绿色发展之基础、实现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特色发展的关键环节:追求“绿水青山”为载体的发展

蒲江县的特色发展是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低碳环保工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三大产业,目的是因地制宜将“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实现特色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首先,蒲江县优先发展“绿水青山”的内生性产业,实现绿色青山直接转化为“金山银山”。蒲江县通过发展与“绿水青山”共生共存的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如生态种植(猕猴桃、丑柑、茶叶)、林下(盘)经济、休闲旅游、生态养生等产业的发展,实现直接转化。另外绿色青山可以通过市场化的交易,如退耕还林、节能减排得到相关部门的补偿;

其次,蒲江县发展绿色(加)工业,将现有的自身生态资源(茶叶、猕猴桃和柑橘)延伸产业链,进行加工,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实现间接转换,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对生态环境要求高、对生态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产业进入蒲江中德合作园区进行转换,与此同时入园企业展开清洁生产,环保化生产;

最后,发展串联一二三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加强补链,加大资源充分利用,降低生态环境污染。

(四)融合发展:保护性地开发和利用好“绿水青山”

蒲江县的融合发展体现的不仅是“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农旅融合、农文融合”形态的三产融合,还包括更广的范围 “产城融合”(生态新城、公园城市)、“城乡融合”(全域绿色)、“经济与社会融合”等全方位的包容和融合,形成蒲江县的生态文明大发展。

蒲江县通过发展“绿水青山”派生、延伸和配套的产业,如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业、物流业、地产业、金融业和绿色产业等。这些产业与支撑体系的合理布局与发展(生态新城),既能促进“绿水青山”内生性产业的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种植业、加工业等),又能产生“绿水青山”对相关区域的辐射效应(全域旅游)。换言之,要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需要拓宽视野,既要立足“绿水青山”,又要保护性地利用好“绿水青山”,使“绿水青山”产生更广泛的“金山银山”效应,推动产业、经济、城市和社会和谐等全方位的交融发展。

四、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提升和深化的建议及对策

蒲江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本底,积极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蒲江路径”,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精神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任务仍十分艰巨,还需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和提升。

一是建议蒲江县紧抓全市建设公园城市的机遇,推进森林公园城市建设,提升蒲江在“一干”中“森林公园新城  成都生态客厅”的使命担当和新时代站位

当前正值省委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成都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的关键时刻,蒲江县应在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大局中,把绿色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立足山地优势和森林植被优势,凸显蒲江特色,传承、创新拓展公园城市内涵,建设“森林公园”城市,将“森林植入城中”,在“公园中建城”,把县域作为一个“森林公园系统”来谋划和推进,构建森林公园城市的空间形态、产品体系、生活场景、消费场景(生产、生活)等,满足成都市市民的美好生活品质对生态环境的需要,提升蒲江县生态城市的品牌价值。

二是建议蒲江县进一步强化生态本底的保护和提升,促进生态资源转化、融合,发展美丽经济

首先,蒲江县应当进一步加大生态资源本底保护工作,广泛开展绿色创建,突出城乡融合、县域一体,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生态工程,开展“美丽蒲江绿化行动”“大美蒲江守护行动”,建设全域森林公园,形成“生态环境之美、产业绿色之美、人文韵味之美、生活幸福之美和创新活力之美”的美丽蒲江;

其次,蒲江要运用创新经营的思维,在全力推进“产业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的过程中,依托“绿水青山”资源本底,做大、做强、做优以“绿水青山”为依托的美丽经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借城际铁路开通之机遇,以“森林公园新城 成都生态客厅”功能定位,多规合一,构建蒲江县消费新场景,持续增加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发展“绿水青山”密切相关的休闲、体验、旅游、养生、餐饮以及特色产品等,打造“让成都市人向往,让蒲江本地人依恋,让外地游客着迷”的秀美森林公园新城,成为大都市近郊休闲消费目的地,推动“绿水青山”产地市场发展,变产地为销地,提高“绿水青山”原产地附加值。

三是建议蒲江县应当在现有绿色生态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幸福资源,发展幸福产业

蒲江县要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面向成都市消费大市场,整合现有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围绕都市人美好生活的“身、心”需要,发展与人“身体”有关的健康产业、养老产业、体育产业等和与人“心灵”有关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等的“幸福产业”,促进蒲江县的生态经济向形态更加高级、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演化,唤醒沉睡的山水资源,益显现出经济价值。比如,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积极探索有蒲江特色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模式,为蒲江县特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四是建议蒲江县以现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进一步深挖蒲江“元素”,打造蒲江县全域绿色公共品牌

按照蒲江县“绿色蒲江•生态典范”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强化“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蒲江米花糖”四大区域公共品牌,充分挖掘蒲江县的绿色生态元素、绿色生态产业、绿色生态产品等,构筑蒲江县品牌体系,打造蒲江县全域绿色公共品牌,加强“蒲江公共品牌”打造与宣传推广,提升蒲江县的知晓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蒲江县的绿色公共影响力。具体到有机生态农业,在现有“蒲江丑柑”“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等地标品牌基础上,大力引进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国际农业研发总部聚集、把蒲江果园变成全国农林高校的实验园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推广;加强对“蒲江公共品牌”的授权、监督、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建立授权使用和退出机制避免出现区域公共品牌的“泛用”和“滥用”,保持和增强地域品牌产品的竞争优势,避免因“公地悲剧”带来区域品牌价值下降,从而影响整个产业链发展的情况发生;发展智慧农业,做强产地初加工,深化果品冷链物流建设,建设全国水果交易所,大力发展水果供应链金融,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依靠品牌品质提升渠道掌控力和话语权,增强抵御其他区域跟风种植带来的市场冲击的能力。

五是建议蒲江县以中德国别合作园区为载体,进一步提升蒲江县的区域协同度和对外开放水平

蒲江县应当紧抓省委全会《决定》高度重视国别合作园区的机遇,按照成都市对蒲江区域中心的定位,补齐蒲江县城市基础设施明显短板问题,加大与丹棱、名山、邛崃、新津等县域的区域协同,形成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友情相通的“五通”机制,抱团协同,在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圈中发挥蒲江“森林公园新城  成都生态客厅”的比较优势。

蒲江县应充分利用好西部唯一的国家级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的优势,坚持“国际化定位、市场化运作、集约化建设、生态化发展”的理念,做大做强中德合作园区,以中德合作园区为蒲江开放新高地,积极复制四川自贸试验区制度和经验,紧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借力蓉欧快铁,借助省市力量,提升招商引资层级,引进专业人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走出国门,对接德欧,集多方力量,争取在重大项目的招引实现突破,吸引更多优质的德标、德资、欧资企业落户,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 4.0”对接合作,成为中国西部对接欧洲的桥头堡、四川连接欧洲重要战略支点,力争走在四川的国别合作园区的前列,为四川的“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贡献蒲江方案。

六是建议蒲江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能够可持续发展

首先,蒲江县应强化统筹协调,成立绿色发展生态文明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县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县各部门领导为组员,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统筹协调推进蒲江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在县发改局,负责绿色发展专项工作的推进和督导,农业、工业、环保、交通、规划、城建、医疗卫生、宣传等各部门分部门制定推进绿色发展行动方案,推进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交通等绿色经济全面发展。

其次,蒲江县要进一步完善“绿水青山”的产权制度、维护制度、交易制度和规制制度的建构。就“绿水青山”的产权制度而言,确权颁证是前提,市场交易是产权的实现途径。在确权的基础上,建立与“绿水青山”各类产权相匹配的交易制度,推进林权、水权、碳汇权以及森林覆盖配额权、生态标签和原产地使用权等的市场交易。此外,还应建立规制产权主体行为的制度,避免“绿水青山”产权主体被侵害或者产权被滥用。

最后,蒲江县应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金融政策,尤其是绿色金融政策的创新,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有机农业等领域所提供优先的金融服务。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7411威尼斯的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威尼斯2299的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威尼斯2299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
网站地图